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李熹珩 彭穎異)8月8日,市第二人民醫(yī)院心血管內科診室內,70歲的羅先生熟絡地向科室副主任醫(yī)師雷海英講述近況。作為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,羅先生曾被胸悶、全身水腫等癥狀折磨得痛苦不堪,經雷海英多年持續(xù)跟蹤治療,如今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,生活質量顯著提升?!袄揍t(yī)生救了我的命,更懂我的病。”這句樸實話語,道出了眾多患者對雷海英的信賴。而這份信任背后,是他十六年如一日的堅守與擔當。
2009年,市第二人民醫(yī)院心血管內科開科,雷海英從急診科轉入新科室,親歷科室從起步到成熟的全過程?!翱粗剖乙徊讲匠砷L,在臨床實踐中積累經驗、深化認知,對這份工作的熱愛也日漸深厚?!彪S著對心血管領域的深入探索,他發(fā)現其中有太多值得鉆研和突破的空間,這讓他堅定了長期深耕的決心?!靶难懿“l(fā)病率高,身邊親友常來咨詢,看到他們被病痛困擾的樣子,總在思考如何改變現狀?!边@份對生命的牽掛,成為他深耕領域的不竭動力。
“老病人來了不能拒診,一定要讓他們安心就診?!痹诶缀S⒌脑\室,患者總是排著長隊,一上午接診量常達40人左右,忙碌到午后是常態(tài)。拖班、加班、深夜會診、搶救病人更是常有之事。一次凌晨3時,該院急診科送來一位突發(fā)心肌梗死的患者。這位年僅40歲的患者當時心臟已停止跳動,情況萬分危急。雷海英沒有絲毫猶豫,立即組織團隊搶救。經過長達40分鐘的全力搶救,患者的心臟終于重新恢復跳動。患者家屬緊緊握住他的手,淚流滿面?!搬t(yī)生的時間屬于患者,深夜急診、休息日搶救是工作常態(tài)。”雷海英坦言,每當看到患者轉危為安,所有疲憊便煙消云散。
2016年至2017年,雷海英在中南大學湘雅二醫(yī)院心血管內科進修一年。進修歸來后,他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臨床,在實踐中不斷錘煉技能。即便臨床工作再繁忙,他始終堅持科研探索,利用碎片化時間總結臨床問題,目前已完成高血壓與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關性等多項研究,通過數據對比為精準診療提供依據?!翱蒲械淖罱K目的是指導臨床,讓患者得到更科學的治療。”他說。
除日常坐診外,雷海英還多次深入偏遠山區(qū)開展義診。“農村地區(qū)心血管病知曉率低、治療依從性差,很多人直到病情加重才就醫(yī)?!睘榇?,他常參與醫(yī)院組織的科普講座、健康義診活動,對重癥患者持續(xù)追蹤幫扶,全力推動基層防治工作。
工作中,他處處為患者著想:為外地患者多方協(xié)調,爭取當日完成檢查診療;為獨居老人充當臨時向導,耐心指引;替無陪護的住院患者跑腿領藥、買飯,甚至自備生活用品相贈。他堅信,正是這些落在實處的點滴關懷,才能最有效地守護患者健康,贏得他們長久的信任。
“醫(yī)學的意義,不僅在于驅散病痛,更在于用全程守護托舉生命希望?!崩缀S⒊_@樣說。他深知醫(yī)學總有未盡之憾,但正是這些遺憾化作了精進醫(yī)術的動力,推著他在從醫(yī)路上不斷前行。今年,這位47歲的醫(yī)者憑借扎實的專業(yè)能力與暖心服務,榮獲該院“十佳醫(yī)生”稱號。如今,他依然堅守在臨床一線,用每一次精準診療踐行醫(yī)者初心。而患者重歸平穩(wěn)的心跳、康復后綻放的笑臉,正是他深耕“心”領域、守護生命之路的最大饋贈與前行力量。
責編:姜紅玉
一審:姜紅玉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